□本報記者郄建榮
從11月25日開始,包括北京在內的京津冀等地再次遭遇“霾”伏。面對污染,APEC藍讓人更加難忘。監測數據顯示,APEC會議期間,包括PM2.5在內,北京各項污染物濃度均達到近5年同期最低水平。
然而,APEC藍並非坐等來的。環保部近日發佈數據顯示:據初步測算,6省區市在APEC期間實際停產企業9298家,限產企業3900家,停工工地4萬餘處。此外,北京市以及河北全省機動車單雙號限行。
近日,環保領域專家關註的一個核心話題,除了“APEC藍”,還有為APEC藍所付出的代價。
不少地方污染排放遠超環境容量
“為了APEC藍,停運一半的車輛,這就是環境債務的代價。”在《環境保護》雜誌社近日召開的高層論壇上,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坦陳,“實際上我們把這樣的環境債務忽略了。”
事實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發佈後,對於治理大氣污染需要投入的資金量,環保部已經測算過。據環保部有關負責人透露,2013—2017年,我國將投入1.7萬億元進行大氣污染治理。
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司司長蘇偉認為,目前中國已經是溫室氣體排放第一大國,同時,溫室氣體排放量還在快速增長。再加上,國內資源環境瓶頸制約不斷凸顯,資源環境代價沉重,對於環境污染,空氣污染都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
“201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占全球的11.4%,但卻消耗了全球45.7%的鋼鐵,57.8%的水泥,21.9%的能源,50.2%的煤炭,石油、天然氣、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高達56%、28.9%和71%。”蘇偉說,大量能源資源投入帶來了大量污染的排放。此外,據專家透露,目前我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也都高居世界首位。
“不少地方的污染排放遠超過環境容量,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觸目驚心,特別是近年來大範圍出現的嚴重霧霾天氣已經成為各界關心的重大民生問題和全球關註的環境焦點問題,甚至影響到我國社會安全和國際形象。”蘇偉說。
顯然,要治理這些環境污染問題,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專家認為,APEC藍就是一個例證。
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存硬傷
正在修訂的大氣污染防治法,被認為是治理空氣污染的核心大法。但是,中科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所長王毅表示,大氣污染防治法草稿一些規定過於模糊。
我國現行的大氣污染防治法1988年開始實施,歷經1995年以及2000年兩次修改。從2006年開始,大氣污染防治法啟動再次修改,至今已經8年,其修改時間遠超環境保護法,但這部法律目前仍未提交到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9月,國務院法制辦就《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然而,這一修改了8年的法律草案,在專家看來仍是充滿遺憾。
“在修訂稿中,並沒有完全落實環境保護法所提出的相關要求,包括一些基本的理念都沒有落實,這個可能有很大的問題。”在王毅看來,立法中的硬傷不在少數。
“最起碼要把環境保護法確立的基本要素體現出來,包括大氣污染區域聯防聯控制機制到底怎麼建立,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以及近日計罰。”王毅說。
近年來,特別是“大氣十條”實施後,聯防聯控被認為是一項根本性的大氣污染治理措施,事實上,這項措施也確實發揮了它的作用。但是,在王毅看來,聯防聯控還需要一個具體的機制來保證。他認為,應在修訂大氣法治防治法時,將聯防聯控措施具體化。同時,對於公眾廣泛關註的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法律也應該有所論述。
根據中國制定的減排目標,到2030年左右,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將達到峰值。蘇偉表示,這也就意味著,到2030年,大氣污染問題將得到改善。從現在算起,還需要16年。16年,為環境污染治理,特別是大氣污染治理國家將要投入怎樣的代價,如何能將其中的污染代價減至最小,或許更值得關註與重視。
本報北京11月26日訊
北京將論證單雙號限行常態化
據新華社北京11月26日電 記者趙超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26日在人民日報社舉辦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論壇上透露,北京市將對單雙號限行常態化意見進行論證。
李士祥表示,“APEC藍”的收穫給我們帶來許多有益的啟示,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堅持大氣污染治理的區域聯防聯控。他說:“最近社會對單雙號汽車上路也有各種積極的意見,就是建議單雙號要成為常態,包括星期六日,我們將聽取和論證這個意見。”
李士祥表示,下一步,北京市將進一步建立健全跨行政區跨區域的規劃對接機制、生態保護協作機制、調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政策引導機制、區域產業協同的稅收利益分享機制,著力打破行政壁壘,更好地發揮市場力量,促進資本、人才、技術等要素在京津冀區域內自由流動。
(原標題:APEC期間6省區停限產企業超萬家)
- Apr 06 Mon 2015 17:08
APEC期間6省區停限產企業超萬家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